close

距離我翻開第一本龍騎士小說已經接近10年了,直到現在才把最後一本《最後榮耀》給看完。其實《最後榮耀》的繁體中文版2012年就已經出版,為何等到現在才把它看完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作者鮑里尼承諾用三部曲寫完的故事拖到了四部曲,讓人完全失去耐心,最後讓我不爽再看才拖到現在。不得不說,鮑里尼的野心很大——可能太大了——才會把龍騎士系列寫得又臭又長......嚴格說起來,雖然有其優點,但龍騎士系列真的很難被稱為優秀的奇幻小說。為何如此呢?以下筆者將用短短的一篇文章來分享個人對龍騎士的一點看法和意見。也為陪伴我超過10年的一系列小說做一個完結的註解,讓對奇幻小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要不要來閱讀這系列作品。

 

*********************以下有大量劇透、雷人,請慎入****************************************

 

奇幻巨擘托爾金在他對奇幻寫作的理論文章中提到,一個好的奇幻故事要和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很不一樣,但卻要自成一套體系,在架空世界的規則之下需合情合理。這點鮑里尼做得十分精彩。從人類、矮人、精靈、到妖惡人,這四大族群的歷史、文化和特質作者都描述得十分詳盡並且到位。雖然前三個族群大抵還是在抄托爺爺在《魔戒》裡頭的設定,但以美國印地安人為藍本的妖惡人倒是挺有趣的新種族。另外,對於龍以及龍騎士之間的牽絆描寫也是很到位的設定。鮑里尼很細膩地描寫了飛龍思飛和主角艾瑞岡之間的心靈羈絆,對於使用魔法的理論也很詳盡地解釋。一言以蔽之,鮑里尼在創造奧俄蓋西亞的神話世界上是成功的。雖然沒有托爾金的神話故事那麼完備,但奧俄蓋西亞可以說是一個完備、整全的奇幻世界。

 

然而,有一個成功的奇幻世界並不等同於成功的故事。龍騎士四部曲的主線是少年艾瑞岡和思飛的成長,伴隨著奧俄蓋西亞四族聯手對人類暴君哥巴塔爾的起義。這個故事是個很典型的自我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主角離開家鄉冒險,歷經萬難之後身心成長,最後踏上歸途或者遠渡重洋。通常,一部成長小說不需要太長,如娥蘇拉.勒瑰恩所寫的《地海》系列故事,就是由好幾個成長小說組成。托爾金的《魔戒》廣義來講也可以說是(哈比人的)成長小說,但它之所以可以成為史詩般的三部曲,是因為整本小說包含了更寬廣的善惡對決和人性掙扎的描寫,其主線也清晰可見:托老聚焦在哈比人和人類的身心成長,對於其他魔法種族只有深淺不一地帶過(相對地,前傳《哈比人》聚焦哈比人和矮人)。而龍騎士呢,很遺憾的,試圖給每一個種族平均的戲份,導致成長小說的重點:艾瑞岡有些失焦。最後兩部曲很明顯的作者已經不再關注艾瑞岡的成長,反而是不斷刻畫他和表哥羅瑞恩在反抗戰爭中各種戰略、政治上與他人的角力,以及四族之間在對抗哥巴塔爾時如何協商與談判。在前兩部曲中戲份頗重的矮人奧歷克到了最後一部曲變成每隔幾章出來說幾句話刷存在感的平板角色;原本和艾瑞岡情深意重的異父兄弟馬泰格在第三、第四部曲前半常常缺席,只有最後面對被俘的愛人娜紗妲和尾末對抗哥巴塔爾時有回復一點份量。至於女主角精靈鶚亞則比較沒那麼慘,有機會一直留在艾瑞岡左近,但他們兩人的愛情線始終沒有發展下去也是讓人失望。國難當前沒有兒女私情可以理解,但少了這一味,整本小說變得太過陽剛與冷硬,這部分我認為是可以處理得更好。

 

除了故事主線難以聚焦外,龍騎士四部曲另外一個悲劇就在於「太過鉅細彌遺的記錄」。台灣版本的第一部曲譯者當時年方13,就有提過鮑里尼的用字冷僻、描寫華麗且炫技。筆者高ㄧ(2007)時英文還可以,曾經有試著去讀原文版,結果還看不到10頁就圈了快30個生字,終告放棄。提這個是想表示鮑里尼的文字造詣有一定水準,寫作風格也是鉅細彌遺地描摹一景一物和所有戰鬥動作、角色心態。這個特點在小範圍的單一章節、段落絕對是個優點,但如果整本故事的大框架都是這樣來寫,那就是一場悲劇。讀一本小說如同品嚐一道佳餚,如果一道料理的每個細節、食材都想要突出,沒有分清誰是紅花誰是綠葉的話,這道料理的層次便無法被拉高。《魔戒》裡,整個焦點很清楚地放在佛羅多一行人身上。托爾金很明顯區分了主角、遠征隊(次要主角)和配角的三個身份。佛羅多、其他三個哈比人、亞拉岡和甘道夫在故事中佔有最多的份量;勒苟拉斯、金靂和波羅莫以至於二、三部中的法拉墨、伊歐玟、咕嚕等就是較為二線的角色;而如迪耐瑟、比爾博、凱蘭崔爾這些就真的是配角,就算每個角色有自己的背景故事,托爾金也不會深刻在本文中去追溯。然而在龍騎士裡,我們看到第一集的靈魂人物布朗姆和馬泰格一個早早領便當、一個在第二集一開始就被抓走變成壞人;而從第二集到第三集越發重要的矮人角色奧歷克到第四集卻退居二線;原本毫不重要的卡提娜因為羅瑞恩的關係常常出現,卻依舊是三線平板角色之流,往往干擾劇情的流暢度。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四部曲中除了艾瑞岡、鶚亞、思飛以外沒有一群明確的主角,也沒有確實區分好二、三線角色和跑龍套角色的分工。像安琪拉和貓人撒冷邦一開始的份量幾近跑龍套,但後面卻又變成劇情轉折的關鍵。太多功能不明的角色使整部小說看了很累,最後艾瑞岡要離開大陸時跟眾人一個一個道別時更是煩人。想像佛羅多再去灰港岸之前跑遍中土大陸找亞拉岡、伊歐墨、勒苟拉斯、湯姆、奶油伯、金靂等等一個個道別,那場面會多冗長啊!鮑里尼試著用詳細的描寫讓每個角色有深度,結果就是變成每個角色都沒有深度......

 

除了角色的發散之外,另一個因為鉅細彌遺產生的悲劇在於故事線的發散。如前所述,一開始作者描繪艾瑞岡的成長,以對抗暴君的戰爭當背景,但最後兩集整本故事的重點卻轉到反抗戰爭,其實艾瑞岡的成長大概在第三集的一半就差不多講完了,把整個劇情延伸到第四集完完全全是多餘的。而歷經前三本像字典一樣厚的故事之後,讀到第四集已經疲憊不堪的讀者又要在前半段被一場又一場的攻城戰描述轟炸。整部《魔戒》也才講了兩場大戰役(聖盔谷之戰和米那斯提力斯之戰),而龍騎士四部曲裏頭第一部就來個法爾登度之戰、第二部有燃燒的古戰場(還不算卡爾維赫起義)、第三部又有芬斯特爾之戰和無數個羅瑞恩的小戰役、第四部有巴勒唐、德里斯里歐娜、厄拉佛和阿爾貝恩戰役......到第三部以後,整本系列都可以改名為100種攻城的方法,或魔法師冷兵器戰爭教科書了(笑)。戰役的場面或許壯觀,但一次要讀四場以上的戰役讓讀者疲倦,並且使得艾瑞岡原本的追尋變得完全失焦,意義不明。或許這樣的安排讓整場起義變得寫實、有血有肉,但說真的讀者要的應該不是寫實的戰爭報導,而是幾位主角在戰火下的愛恨情仇和深度描寫。

 

結論就是,龍騎士四部曲以奇幻小說來講,奇幻有餘而小說不足。成長小說這種敘事已經算是番茄炒蛋一般老套的情節了,然而即使是番茄炒蛋,加入新元素好好炒也是一道雋永的可口名菜。只是鮑里尼野心過大、敘事過多,從矮人政治到精靈慶典的設定介紹無所不包,讓一個簡單的故事冗長而沒有重點,就像把所有食材同時丟進鍋裡不管火侯地大鍋炒,最後失卻味覺層次一樣。我相信奧俄蓋西亞的世界可以衍生出很多精彩的故事,但若要把各族的文化和背景一次說清楚,還是請鮑里尼大大另外出一本設定集(比如《權杖天數》?),別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兒夾在故事裡丟給讀者夾纏不清吧!

 

 

arrow
arrow

    abe92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